top of page

墨彩縱心 - 靳埭强藝彩華姿

2025靳埭強個展 :
2025.10
.30 - 2025.11.22

文字:鄧海超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客席教授

前香港藝術館總館長

ktk install-4.jpg

國際著名設計師及水墨畫家靳埭强的事業和藝術成就,並非一蹴而就。他移居香港這個中西文化交滙,歷史和地理環境特殊的都會,廣纳百川洗禮,為香港文化的成長發展貢獻良多,其藝術創作和風格也是香港藝壇特質的見證。

靳埭強

靳埭强, SBS國際著名設計師及藝術家,1957年移居香港。受祖父靳耀生(灰塑工藝師)的薰陶,他自幼熱愛繪畫, 1964年開始隨伯父靳微天學習素描和水彩畫,1967年進修由王無邪主持的設計課程和呂壽琨講授的水墨畫課,1969年開始水墨畫創作。

 

靳氏於1967年開始從事設計工作,曾獲無數殊榮,包括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79),為中國銀行設計標誌(1980)、市政局設計大獎(1984),首位華人名列世界平面設計師名人錄(1995),香港理工大學頒授榮譽設計學博士(2005),香港特區政府頒予銅紫荊星章勳銜(1999)及銀紫荊星章勳銜(2010) ,香港設計師協會終身榮譽獎(2016)。靳氏熱心藝術及設計推展工作,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客座教授。現為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榮譽院長、香港設計師協會資深會員、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藝術顧問及香港藝術館榮譽顧問、香港文聯榮譽顧問。其作品曾於多個大展中展出,包括〈生活.心源—靳埭強設計與藝術大展〉(2002) ,香港文化博物館 、〈畫自我心—靳埭強繪畫〉(2008)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香港設計傳承跨越 —靳埭強七十豐年展〉(2012) ,潮州美術館、〈水墨·设计·潮——靳埭强个展〉(2024),潮州美術館、〈靳埭强創意六十年〉(2025)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等;作品分別為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館、英國牛津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M+視覺文化博物館及海內外多所博物館、公私機構與私人所收藏。

ktk install-47.jpg

現正於香港大館 Touch 畫廊的《墨彩縱心 – 靳埭强個展》是他數十年來藝途的另一次創新片段,他自言:

 

「⾃1969年開始⽔墨畫創作以來,先後從「波普⽔墨」、「師古重構」、「⾃然⼼象」、「我法求新」不同時期探索,由具象變法為抽象。踏入21世紀,因熱愛漢字⽽試將書畫⼭⽔融合,從中體現「書為⼼畫」,「畫字我⼼」的異途,並在無法⽣我法的過程中,無中⽣有,以胸中丘壑舒展私我的意象。現在,以無拘無束的墨彩游走,呈現⾃然浩⼤宏觀的⼼畫。」

螢幕截圖 2025-11-12 15.56.57.png
松月雲山 1986.png
神迷意動.png

《山水空間之二》1970、《松月雲山 》1986、《神迷意動》1994

靳埭強(暱稱靳叔)在事業上,多所經歷,最終成為國際知名設計師,蜚聲海內外且影響深廣,此已有多位專家學者深入評論,其產品成果亦有目共睹,名聞遐邇,在此不贅。靳埭強亦為著名水墨畫家,得隨其伯父著名水彩畫家靳微天學習素描和水彩畫,其後更獲機缘師事畢生「傳統、寫生、抽象」三軌並行的新水墨大師呂壽琨。呂氏於傳統中國畫鑽研甚深,來港後多所寫生作畫,50年代創繪儒、釋、道三家共融的「抽象禪畫」;並於香港大學、華仁書院教習水墨畫,其不耽於摹仿抄襲的教學模式培育了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出色學生,靳氏即屬其中之一。他亦隨設計家王無邪學習,鋪陳了他日後的設計事業。在六十年代,隨着香港經濟起飛和開放風氣,藝術家紛紛向歐美現代藝術求索,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野獸派、立體主義、極簡主義等成為學習對象。靳埭强在從藝早期,已從事水墨畫如描繪樹石山川的作品反映其對傳統筆墨的探索,又曾嘗試版畫、西方媒介創作,並注入設計元素,逐漸開拓新領域,也是日後「設計水墨」的前鋒,居風氣之先。其畫作的塊面組織、空間處理呈現幾何分割、虛實相生的意念,如1960至70年代的《山水空間之二》、《原》、《宙》、《構圖一、二、三號》、《壑》、《夜曲》*(1)等均反映他對當代西方藝術的探索及嚮往。1980年代作品《黃山小景》、《蓬萊》、《蒼然》、《松月雲山》、《飛瀑》*等均在中國筆墨和傳統畫法的鑽研,如《松月雲山》畫山巒巖壑及一輪明月;《飛瀑》繪寫瀑布為巨石分流,《蒼然》山巒崖壁前後分立,雲氣瀰漫均呈示其對傳統山水構圖、皴法、文人畫氣韻所下的功夫。1994作的《神迷意動》*,兩塊長方石塊左右交疊,上方鮮紅一點,下方明黃方塊互為平衡對比,構圖殊有設計經營意味,而紅點尚反映呂壽琨「禪畫」的風格。2018年所作《以藝會友 - 松與梅,松與竹,松與月》*三屏,一幀以三角形作背景,象徵山巒聳立;圖中上部一畫橫貫,圖中加插松樹及梅枝,意境清逸;另一幀畫松枝獨立豎劃上,竹葉為陪襯,明月為背景,餘下一幀留空為左右兩長方塊,豎劃在正中分割畫面,上繪明月高懸及松樹曵影。殊有石濤「一畫」哲學意味和呂壽琨「禪畫」大筆横掃的筆法;並注入文人畫氣韻,可見畫家成功融會設計、傳统國畫於一爐,自成面目。

以艺会友-松与梅、松与竹、松与月》 110×110cm   水墨纸本   2018.png
以艺会友-松与梅、松与竹、松与月》 110×110cm   水墨纸本   2018.png
以艺会友-松与梅、松与竹、松与月》 110×110cm   水墨纸本   2018.png

《以藝會友– 松與梅,松與竹,松與月》 110×110cm   水墨紙本   2018

九十年代以降,靳埭强積極開創「文字水墨畫」風格,以乾濕流動的書法筆觸書寫文字,其中又包含山水樹石的意象,筆法奔放恣逸,不拘一格。以漢字和畫意變奏另創蹊徑是近二十多年來的新潮流,名家輩出,如王冬齡的「亂書」、馮明秋的「飛機字」、「跳舞字」、郭孟浩的「蛙王字」等均令人耳目一新。靳埭强早在九十年代已發展「文字水墨畫」可謂是前瞻有法,先聲奪人,在香港藝壇獨樹一幟。

 

元趙孟頫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闡述書法、繪畫技法及其意趣的相通性。歷代書畫兼擅的藝術家大不乏人,一般而言,書家着眼於「永字八法」的運用,注重章法行氣、輕重頓挫、急缓遲放的變化,書寫隨心而至;畫家則放眼於構圖空間、筆觸圖式、設色技巧,兩者取向各有不同。中國書法行筆章法殊具抽象韻律,而漢字中亦有源自原始圖象,如「六書」中「象形」、「會意」、「指事」等即本於實際物象的圖象描畫及結合,如「鳥」、「好」、「家」、「戈」字等彼彼皆是。正因中國書法的抽象和韻律性,不少近代西方畫家亦受其啓發而借用其法創作。中國畫則具象抽象兼備,更蘊合「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儒道哲學而與西方風景尚寫實的風格大相徑庭。獨具強烈民族性和東方色彩的中國書畫藝術在世界文明中別有地位定向,如何將之融會貫通,與當代意識精神接軌共行,靳埭强的畫語境可為範例之一。

 

靳埭强對中國傳統藝術研習多年,也擷取中國紋樣圖案、民族藝術於設計,同時也能嫻熟地掌握書畫技巧,廣纳西方藝術思潮如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等。他的「文字水墨畫」並不沿襲漢字既定結體造字形式和「八法」法度,也不循摹古角度倣效古今某家某派風格,而是以糅合書畫精神來造境和提昇新維度。「意在筆先」、「象在意外」的思维游走於字裏行間、皴法筆觸;造型非字是字、畫圖無意有意,如清石濤所云:「夫畫者,從於心者也。」(《一畫章》)「夫畫:天下變通之大法也,山川形勢之精英也,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陰陽氣度之流行也,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變化章》)亦符合朱景玄《唐朝名畫錄》所說:「有象因之以立,無形因之。」《無山見山, 無水見水》*二屏以漢字為載體,是他1990年代嘗試「文字水墨畫」十年後的成熟大作,樹木飛瀑依附隱現於抽象山川之間、形神在山川雲霧之外;筆觸率放迴環往復,墨韻乾濕變化,頓挫緩急有如行草筆法,亦帶乾濕互見的「飛白」技巧。作品構圖無疑經過思考,胸有成竹,在設計意念上演繹書法藝術,在早期山水畫作基礎上邁向新境界。2015年所作《山夢吟》十二屏巨作書「歷名山,師造化,千山入夢,懷丘壑,師我心,物我交融。」(2)* 他自述道:「我⾃1974年起,獲老師呂壽琨啟發,從『師古、師⾃然、師⾃我』三個⽅法中,⼀直探索⽔墨畫創作⽅向。《⼭夢吟》是我在1983年寫的⼀⾸詩:『歷名⼭,師造化;千⼭入夢,懷丘壑;師我⼼,物我交融』,抒發了我根據呂壽琨老師的創作錦囊,從以古⼈為師、遊歷名⼭逐步探索後的領悟,淨化為純水墨的明淨畫意,水墨設計在不覺間已合為一體。由21世紀開始我從探索抽象表達轉變成⽂字書法⼭⽔、將書畫融合,創出新風格。我⾃70年代起遊歷名⼭⼤川,千⼭萬⽔、雲湧⼭動的⾃由意境早已深印我⼼中。踏入新世紀,求異求變之心不滅,一心一念之間追求書畫融匯,寫出亦書亦畫的新風格。我用我法,以設計師的⼼源,概念先⾏,無法生有法。⼼中有⼭,無⼭⾒⼭; ⼼中有⽔,無⽔⾒⽔,意造雲山,法自我立。」其後他更將「文字水墨畫」結合數碼技術,將二維作品化作影像,如《意在山林》(2019)*,動感韻律更見物化和虛擬化,拓展了水墨領域的可塑視野。

15 A939_2025_季節之韻律 - 春 The Seasons_ Rhythm - Spring-2.jpg
16 A940_2025_季節之韻律 - 夏 The Seasons_ Rhythm - Summer-2.jpg
2025_季節之韻律 秋 The Seasons’ Rhythm Autumn.png
17 A942_2025_季節之韻律 - 冬 The Seasons_ Rhythm - Winter-2.jpg

《季節之韻律》系列  37 x 37 cm  水墨設色紙本  2025

Touch 畫廊的「墨彩縱心 – 靳埭强個展」是靳叔今年的最新作品,標誌着「文字水墨畫」的另一新階段,趨向完全脫略形式和具象表達的抽象語境。漢字造型源流已不足辨,書法筆觸迴旋縹緲,墨韻在線條中跌宕起伏,交織纠纏,有如自然中的風起雲湧,配合不同而有異於中國畫傳統用色的鮮明色彩,締造了無限的水墨宇宙。如《季節之韻律》」(3)#系列,筆觸轉使方向動態其本相同,只有少許調整,配合亮麗的藍、綠、黃、紫彩,形成動感,也象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的意象。《彩浪隨心》」糸列#中,他以顫動纖巧的細線斷續地勾描海浪波紋漣漪起伏之狀,明亮色彩渲染大海,韻律節奏在動靜間浮現。《夕照松峯》、《松嶺泉聲之一、二》#繪寫山坡孤松,意境清遠,渾厚書法筆觸跨越畫面,成為抽象山壁巒壑,瀑布飛灑其側,極具張力。

24 A936_2025_游心之一 Wandering Mind No.1_-2.jpg
28 A946_2025_間奏-2.jpg
27 A947_2025_和弦-2.jpg
31 2025_雲水小調之三.jpg

《遊心》、《間奏》、《和弦》、《雲水小調》 水墨設色紙本  2025

《遊心》、《間奏》、《和弦》#在構圖經營上有異曲同工之趣、水墨筆觸彎迴勾連,產生有機聯繫,彷如對話相傾,同樣意象,也是筆者策劃「黑白虛實」展(2024)由靳叔設計的封面式樣,象徵陰陽虛實,陰盛陽衰,陽盛陰衰的儒道哲理。《雲水小調》系列#水雲飄渺,如同交響奏鳴,天籟悠然。靳叔此批新作,雲水之間,或得自古畫、木刻版畫中古意盎然的雲霞水波描畫,亦暗合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祝願。其核心技巧圖意是輕重頓挫的水墨書法線條貫徹畫面,有若道家所謂「道生神,神生氣,氣生萬物」的元氣在天地萬物中流動生息,天人共存亦在此間焉。

 

靳叔在水墨藝術中浸淫多年,孜孜求索,不惑之年,深悟他所闡述:「以情立意,傳意造形;筆墨氣韻,賦彩隨⼼;師古臨寫,道法⾃然;我⽤我法,縱⼼傳神。」理念,不断銳意求新、求真、求精;誠屬難能可貴,亦臻北宋米友仁所說:「畫之為說,亦心畫也」,達到「我有是一畫,能貫 山川之形神。」(石濤《山川章》)的境界,其為香港水墨畫壇典範,庶幾近矣。

 

 

 

 

 


 

  1. 所引畫作均為香港藝術館藏品,可瀏覽該館網址:https://hk.art.museum/tc/web/ma/collections.html   現代及香港藝術

  2. 《線條新韻律》展覽圖錄,香港現代水墨畫會有限公司2024, 頁20-21

  3. #Touch Gallery展品及 提供

© 2025 by Touch Gallery. 

Shop 103 & 202, 1-2/F, Block 3 Barrack Block,

Tai Kwun, 10 Hollywood Rd, Central, Hong Kong

Opening hours: 11am-7pm, Closes on Monday, Sunday​ and Public Holidays

  • Facebook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