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只有我們知道的地方》
2025.11.26 - 2025.12.27
鸚鵡人像一部來自未來的小說場景:在世界末日之後,新地球上已不見人類。他們以考古與田野的方法在荒原裡發掘人類遺跡,器物、圖像、姿態的殘痕,並嘗試研究、模仿與重建,把人類文明轉寫成屬於自己的生活語法。過去他們只是記錄者,如今更進一步成爲「重演者」:透過擬仿重演,在人類缺席的現場,練習一個接近人類、卻不再是人類的日常。
香港是啟動記憶點開關,童年電影、旋律與氣味在此被喚醒,像心裡的祕密基地:不是一個地圖上的地點,而是一組能讓情感對焦的座標。作品由這個座標延展出去,與鸚鵡人的「重建實驗」在同一條軸線上接合:在後院池邊閱讀夕陽的訊息、對著山谷晚霞道晚安、與朋友在草地上合唱。看似輕盈的遊戲,其實是對人類行爲的微型重現;既保持距離,也生成親密。若說早期作品像觀察筆記,這次更像生活樣本:沒有人類的地球,被他們以幽默與耐心重新排演,建立起一個『只有我們知道的地方』。
在形式上,每件作品被處理爲一扇窗景:視野被切片,敘事停在臨界狀態,刻意留下留白。我不急著提供答案,因為「只有我們知道的地方」指的從來不是哪一座城市,而是一種觀看的方法與共同密語:期待觀者把自己的記憶與畫面對接,完成最後一段敘事。當你離開展場,也許心裡會悄悄生成一個小小座標,你專屬的祕密基地,隨時可被再次開啟。
藝術家
作品
bottom of page

















